全文如下:
乌蒙山南麓,巴浪河水裹着金秋的晨光潺潺流淌,一场紧锣密鼓的红心猕猴桃抢收战,开启了乌蒙山秋天的这份特有甜蜜。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俄嘎村,几辆大货车静静停靠在路边,数十名工人穿梭于附近的果林之间,一场大规模的采收正拉开序幕。不多时,道路两旁便整齐地垒起了一筐筐刚摘下的新鲜果子,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蜜。
贵州农发猕猴桃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郑国一守在果林边,随意扒拉了两口盒饭,就赶紧跑到林地里,帮着工人们装筐称重:“这些天公司的销售、文员都下地里来帮忙了,果子成熟不等人,财务工作人员都是到地里手把手教农户开票,确保大家都尽快收到果款。”
据了解,这是贵州农发猕猴桃产业发展公司与村民们的第一年合作,采取的是“返租倒包+订单链接”和“8+2”农资供应模式,前期公司承担80%农资费用,农户自筹20%,公司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种源、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目前该公司的红心猕猴桃基地覆盖了六枝特区的新窑镇、龙河镇,水城区的米箩镇、发耳镇、坪寨乡,总共3073.48亩,带动800余户农户持续增收。
“前期公司和贵州大学合作制定了技术方案,每个片区安排技术工人进行指导,再配合网格员监督实施。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基地产量就比从前提升了30%。从8月28日开园到9月9日,所有基地已经采收了694吨果子。”郑国一表示,今年的丰收让周边的农户信心大增,许多此前没有合作的农户都找上门来,希望明年能一起种。
在米箩镇草果村,71岁的胡学兰兴高采烈地带着收购单前往贵州农发猕猴桃产业发展公司,签订今年的鲜果收购协议。
“我家今年和公司合作卖了两万多元钱,挺满意的。以前我们都是自己种,有时候遭了病虫害也不懂,现在公司提前帮我们垫了肥料和其他费用,还教技术。平时就我和老伴打理果园,能这么轻松挣这些钱,已经很满足了。”胡学兰笑着说。签完协议开了发票,5个工作日内这笔钱就会打到她的账上。
时下,正值猕猴桃的采收旺季,种植基地附近很多村民都加入了采摘的队伍,共同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一天能采三四千斤,100多筐呢,两天就结了650多块钱。”李明香两只手飞快地扒拉着果子,一边向记者算起收入账。
为确保这批鲜果抢先上市,贵州农发猕猴桃产业发展公司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采收前便组织团队赴四川考察学习生产管护经验及市场定级定价标准。郑国一告诉记者:“我们的销售团队现在都还在上海和广州,此前他们先后前往了浙江、广东、重庆、北京、新疆等目标市场,与盒马鲜生等10余家知名渠道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初步构建起较稳定的销售网络。”
基地采收分秒必争,销售前线热火朝天。两头皆忙,两头皆热,共同勾勒出一幅产销两旺的丰收繁忙图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黔菜,用清水煮着也好吃的菜
——源于贵州大山里的馈赠